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除了行政手段,还有“市场之手”。实行碳排放权交易,将碳排放权商品化,通过市场化机制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深圳先行先试。
有人担心,限制碳排放会影响经济增长。深圳碳市场的实践表明:低碳不是增长的绊脚石,而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在全国率先启动碳交易工作以来,全市共有706家企业纳入碳市场管控,覆盖制造业、电力、水务、燃气、公共交通、机场、码头等31个行业。引人关注的是,其中制造业企业平均碳强度下降39%,与此同时其工业增加值增长67.1%,在保持增加值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双重下降,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趋势初显。
从“碳配额短缺”到“碳配额富余”,节能降碳让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它是如何在市场进行交易的呢?
“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市生态环境局应对气候变化处副处长刘畅介绍说,通常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或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未来企业排放高于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最终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
据悉,2011年10月,我国碳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深圳成为试点城市之一。2013年6月18日,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碳交易工作,多年来在法律制度体系、市场机制设计、主体能力建设、碳金融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积极探索,激励企业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深圳市重点能耗企业,4001百老汇会员登录是率先进入碳排放权市场的企业之一。记者近日在该公司旗下的深圳长城开发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4001百老汇会员登录精密公司)采访了解到,该公司不断加大节能减碳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节水项目全年总节水量达12万吨,污泥干化项目使危险废弃物(含铝污泥)减重下降达70%以上,上年度总收益逾百万元。
——通过黑带项目、绿带项目和快速改善的流程优化和节能减排,上年度共节约资金近千万元,节约能源约200吨标煤,减少碳排放530吨。
“减少碳排放,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信赖。” 4001百老汇会员登录精密公司厂务经理赵杰云告诉记者,自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以来,公司实际碳强度从最高3.563下降到0.834,下降幅度高达76%,实现了从“碳配额短缺”到“碳配额富余”的转变。与此同时,过去3年公司工业增加值每年都有过亿元的增长。“企业尝到了甜头,形成了良性循环,更愿意把碳减排工作做好。”赵杰云说。
企业参与碳交易热度大幅提升,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31日,自深圳碳市场启动以来累计配额成交量5828万吨,交易额13.80亿元,碳市场流动率连年位居全国试点碳市场首位。
今年一季度,深圳碳市场配额成交量21万吨,同比增长285%,环比增长52%;核证自愿减排量成交100万吨,相比去年疫情期间相对停滞的情况有了极为显著的增长。
“随着疫情缓解,经济恢复,同比去年一季度,深圳碳市场交易量与交易额显著增长,增幅处在全国领先地位。”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碳中和、碳达峰方兴未艾,今年一季度,企业对于碳达峰实施路径、碳中和解决方案、绿色低碳项目投融资、自愿减排量交易等相关业务咨询明显增多,而其中可直接快速落地的就是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因此,企业对于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的参与热度大幅提升。”
在碳市场建设过程中,深圳勇于创新,创建国内首个开放个人投资者和首个引进境外投资者的碳市场,并成功发行国内首支碳债券、支持发起国内首支碳基金,推出碳配额质押、跨境碳金融交易及绿色结构性存款等一系列碳金融服务产品,在开拓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
早在2015年11月,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广东南粤银行完成国内首单碳配额作为单一质押物的贷款业务,为富士康集团提供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成为国内碳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作为最早被纳入碳排放管控的企业之一,富士康最早成立了自己的碳交易管理部门,积极利用碳资产进行融资,投入到自身厂区的分布式光伏等绿色项目中,实现企业节能减排。近几年,富士康在厂区分布式光伏等绿色项目上做了大量投入,在减少企业自身排放的同时,又将自身减排获得的盈余碳配额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变现,获得减排收益,然后再进一步将减排收益投入到其绿色项目投资中,实现了绿色项目投资——碳减排——碳交易收益——绿色项目投资的循环发展。
专家建议:尽早明确深圳可再生能源发展策略,做大做强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
随着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提出,各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如何更好地利用碳交易这一高效率、低成本促进碳减排的重要工具,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成为摆在碳交易试点城市的新课题。
“在全国碳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之际,地方试点必须坚持以减排为核心定位,以市场机制为核心手段,利用好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优势,持续深入推进碳市场建设。”刘畅表示,深圳将充分发挥试点多年来运行管理经验与地方特色优势,在扩大管控范围、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体制机制、严格控制总量目标、新增交易品种、加大高碳行业管控力度等方面积极探索,同时强化重点用能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和机制协同,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实现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作用,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大气污染治理、节能等统筹、协同、增效。
“深圳通过碳排放权交易这一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 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说,接下来深圳应该抓住“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区域性国际化的碳市场窗口,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王东建议,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应当成为深圳重要的长期能源发展战略。深圳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明显偏低,应尽早明确深圳可再生能源发展策略,以此构成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和探索碳中和的路径,吸引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集聚,做大做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源:深圳特区报